<option id="y0yaa"><kbd id="y0yaa"></kbd></option>
  • <table id="y0yaa"><option id="y0yaa"></option></table>
  • <sup id="y0yaa"><center id="y0yaa"></center></sup>
  • <option id="y0yaa"><kbd id="y0yaa"></kbd></option>
  • <td id="y0yaa"></td>
  • <table id="y0yaa"><noscript id="y0yaa"></noscript></table>
  • 當前位置:首頁»新聞中心»行業動態

    公司新聞 行業動態

    工業企業弄虛作假處罰清單(行政處罰、治安處罰、刑事責任、連帶責任)

    時間:2023-06-29 訪問量:54

    企業一旦觸犯法律底線,不僅面臨巨額行政處罰、停工停產,而且取消對應的稅收福利、優惠政策和相關榮譽,記入社會誠信檔案,甚至接受刑事處罰,嚴重影響企業長遠發展,但高壓之下違法行為卻屢禁不止,那么弄虛作假行為要付出哪些法律代價呢?

    監測弄虛作假的行政處罰?

    (1)《大氣污染防治法》第99條超過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或者超過重點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排放大氣污染物的;或者通過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大氣污染物的,由縣級以上生態環境部門責令改正或者限制生產、停產整治,并處10萬-100萬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報經有批準權的政府批準,責令停業、關閉。

    (2)《大氣污染防治法》第100條未按照規定與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的監控設備聯網,并保證監測設備正常運行的,由縣級以上環保部門責令改正,處2萬-20萬元的罰款;拒不改正的,責令停產整治。

    (3)《水污染防治法》第82條未按照規定與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監控設備聯網,或者未保證監測設備正常運行的,由縣級以上環保部門責令限期改正,處2萬-20萬罰款;逾期不改正的,責令停產整治。

    (4)《水污染防治法》第83條篡改、偽造監測數據,或者不正常運行水污染防治設施等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的,或者超過水污染物排放標準或者超過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排放水污染物的,由縣級以上環保部門責令改正或者責令限制生產、停產整治,并處10萬-100萬元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報經有批準權的政府批準,責令停業、關閉。

    (5)《排污許可管理條例》第34條超過許可排放濃度、許可排放量排放污染物,或者篡改、偽造監測數據,或者不正常運行污染防治設施等逃避監管的方式違法排放污染物的,由生態環境部門責令改正或者限制生產、停產整治,處20萬-100萬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排污許可證,報經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批準,責令停業、關閉。

    (6)《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第45條根據《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質檢總局令第163號)第45條,檢驗檢測機構未經檢驗檢測或者以篡改數據、結果等方式,出具虛假檢驗檢測記過的,資質認定部門應當撤銷其資質認定證書。

    監測弄虛作假的治安處罰?

    《環境保護法》第63條規定,對于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等逃避監管的方式違法排放污染物,尚不構成犯罪的,除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予以處罰外,由縣級以上環保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10-15日拘留;情節較輕的,處5-10日拘留。

    監測弄虛作假的刑事責任?

    (1)《刑法》2021年3月1日生效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其中第229條規定, 承擔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監測等職責的中介組織的人員故意提供虛假證明文件,情節嚴重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2022年5月15日,*高人民檢察院和公安部發布《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以下簡稱《立案標準》),其中明確規定,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監測機構在兩年內造假三次,就要判刑。《立案標準》還明確了三種針對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判刑的情況:一是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0萬元以上的;二是違法所得10萬元以上的;三是造假文件的虛構數額在100萬元以上且占實際數額30%以上的。

    (2)《*高人民法院 *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高人民法院 *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0條規定,重點排污單位篡改、偽造自動監測數據或者干擾自動監測設施,排放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同時構成污染環境罪和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從事環境監測設施維護、運營的人員實施或者參與實施篡改、偽造自動監測數據、干擾自動監測設施、破壞環境質量監測系統等行為的,應當從重處罰。?

    監測弄虛作假的連帶責任?

    (1)《環境保護法》第65條

    環境影響評價機構、環境監測機構以及從事環境監測設備和防治污染設施維護、運營的機構,在有關環境服務活動中弄虛作假,對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負有責任的,除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予以處罰外,還應當與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其他責任者承擔連帶責任。

    (2)《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判定及處理辦法》第12條社會環境監測機構以及從事環境監測設備維護、運營的機構篡改、偽造監測數據或出具虛假監測報告的,由負責調查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將該機構和涉及弄虛作假行為的人員列入不良記錄名單,并報上級環保主管部門,禁止其參與政府購買環境監測服務或政府委托項目。

    【文章標簽】 弄虛作假處罰 法律法規

    您有需求?樸華科技幫您實現

    如果您對我們的產品感興趣,想要了解詳情以及報價,請留下您的詳細信息,我們將在24小時內安排專業的技術經理給您回復。

    交流產品需求

    專家定制設備

    售后有保障

    電話:15890137611

    地址:河南省鄭州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在線咨詢

    在線留言

    回到頂部

    草榴电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