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態環境部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調度會議通報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10個縣(區)部分鄉鎮多發頻發污染高值問題。從通報的情況分析,污染高值多發頻發鄉鎮,多是工業園區較集中區域、傳統產業聚集區域和清潔能源替代不夠到位、燃煤較重鄉鎮。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已開展近10年,為什么還會有部分鄉鎮出現污染高值?為什么城鄉空氣質量差距仍不小?筆者調研發現,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在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中,一些地方重城輕鄉的傾向還沒有得到根本扭轉。大氣污染防治已開展多年,一些地方高度重視市縣城區空氣質量改善,對鄉鎮(村街)層面的污染治理重視程度不夠。這導致鄉鎮層面的大氣污染治理步伐沒有跟上城市空氣質量改善的節拍。雖然近兩年伴隨區域協同防治的要求,很多地方鄉鎮空氣質量得到了很大改善,但鄉鎮環境污染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二是在考核獎懲中,對鄉鎮壓力傳導不夠到位問題依然存在。按照大氣污染防治相關法規要求,鄉鎮級政府對改善當地大氣環境質量負有不可推卸的主體責任。但查看很多鄉鎮政府的會議紀要,很少見到有按照法規要求研究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記錄。很多地方都制定了鄉鎮大氣污染防治考核辦法,但在實際工作中,個別地方考核獎懲條文并未落實。由于考核獎懲辦法的不落實、軟落實,導致一些鄉鎮污染問題始終得不到有效解決。
三是一些鄉鎮對傳統產業污染治理“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些鄉鎮傳統產業體量龐大,甚至存在很多歷史遺留的土地使用、環評審批等問題。個別鄉鎮企業由于存在歷史遺留問題,治污縮手縮腳,擔心隨時可能被取締,多花了治污“冤枉錢”。由此,給鄉鎮政府推進當地傳統產業聚集區污染治理帶來很大阻力。
四是責權不統一,導致鄉鎮難以承擔治污責任。一些鄉鎮空氣質量差,而污染卻來自當地的一些工業園區。按照管理權限,園區的管理權一般在縣級以上,鄉鎮既沒有稅收,也沒有對園區的管理權。導致一些鄉鎮很難落實屬地管理責任。
鄉鎮大氣污染治理
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是一項需要持久發力、協同發力、久久為功的民生大業。城鄉治理改善不同步、鄉鎮治污責任難落實、基層難題不解決,難以得到高質量的治理成果。做好此項工作必須城鄉協同發力。
堅定走好大氣污染防治城鄉同步求效之路。大氣污染防治已進入爬坡過坎關鍵階段,完成“十四五”攻堅目標任務,必須清醒看到鄉鎮空氣質量得不到良好改善,城市的改善成果就不會穩定。因此,必須堅定走實城鄉同步治理之路。把治理機制、政策、資金和手段,向鄉鎮延伸、向基層延伸。讓鄉鎮落實責任有抓手、有動力,推動城鄉協同治理,實現“十四五”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整體目標。
盡快解決鄉鎮傳統產業合法權問題。很多鄉鎮現有的傳統產業,由于種種原因,在實施新的排污許可證制度后,沒有得到排污許可認可。這些企業,在沒被確認有排污合法權利的情形之下,不愿投入重金上設施、上設備治理污染。相關部門要設身處地為企業著想,及時盡快出臺相關政策,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對企業進行分級分類處理。對于需要淘汰的落后產能,盡快淘汰。對于治污設施改造后可以發放排污許可證的企業,及時為其普及政策法規知識,幫助其盡快合法經營,讓企業安心生產、依法治污。
依法落實鄉鎮政府對屬地企業治污的管理責任。國家法規明確規定,要落實黨政同責、屬地管理的治污責任。各地在明確相關工業園區管理責任時,要依法明確屬地鄉鎮政府對企業治污的管理責任。讓污染企業治污主體責任缺失問題不再發生。
總之,城鄉協同防治是確保“十四五”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實現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的必由之路。要弘揚守正創新精神,科學務實地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努力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進一步深度實現一體化。鄉鎮污染問題徹底改觀,才能推動大氣污染防治之路進一步走穩走實。
注:本文轉載其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嫌侵權,請聯系刪除。
如果您對我們的產品感興趣,想要了解詳情以及報價,請留下您的詳細信息,我們將在24小時內安排專業的技術經理給您回復。
交流產品需求
專家定制設備
售后有保障
電話:15890137611
地址:河南省鄭州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